下笔如有神

时间:2024-08-28 10:52:09 | 文章来源:三思网

    选题是写作的第一步,构思是写作的第二步,这两步解决了写作活动中最关键的问题。两个问题一旦解决好了,我们就可以欣然下笔了,如你有丰富的语言宝藏,下笔如有神的感觉你一定能体会得到。

    但因为选题和构思是一种思维活动,比较抽象,不易把握,自以为构思好的文章有时也会变成镜中花,水中月,到了行文阶段才发现行不通。比如,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与材料之IH]的关系没有理顺,你的材料不但不能帮助你很好地表达思想,反而起’一了副作用,削弱了主题,打乱了结构。或者你的材料很不错,但你所表达的思想表面化和不够深刻,不能揭示出材料中蕴涵着的生活的本质等等,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在行文过程中进行修正。因为行文是把思维的成果外化出来,把飘乎不定的思想固定下来,把虚无的东西实体化。行文是一个复杂的运作,它虽然可以让你体会洋洋洒洒的快乐,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痛苦更多一些。

    最痛苦的莫过于对语言的失控。行文时我们主要依赖的就是语言,离开语言我们寸步难行。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很微妙,我们力求准确,努力寻找二者的一一对应关系。但有时我们有思维活动却寻找不到恰当的词汇,无法把大脑中异常活跃、异常清晰的感情变成句子固定下来。尤其是年龄小的学生更是如此。女儿写作文时就经常问这样的话:“妈妈,这儿怎么说?”“什么怎么说?”“有很多人争着往前跑”,“就这样说呗。”“不是有一个人们经常使用的词,叫什么,你告诉我。”

    有一些场面,一些情景总在脑子里晃动,但却无法用一个恰当的词汇描述下来。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无奈。

    语言给我们带来的痛苦有两种情况,一是我们语言贫乏,二是我们总想使用别人的或共用的词汇。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习。大量阅读各类书籍、报刊,多背诵一些自己喜欢的文章。再就是留心身边人平时的交谈,看他们是怎么表述某种场面、某种情景的。普通人不写作文,用不着搜肠刮肚去寻找词汇,他们自己不断发明词汇,只在乎是否准确生动地表达了某时某刻的心情,不在乎别人对词汇的评价。比如一个农民大哥在极度饥饿的时候,回到家里,他会这样说:“赶紧弄点吃的。”他的家人心领神会,会立即给他做饭。可假如让一个学生把这个场景写下来,他首先想到的是饥肠辘辘这个词。可这个词只反映了农民大哥的状态,不能反映他迫切的要求。那么为了使用这个词汇,你就得想办法在这个词汇的前前后后进行铺、缀,以使这个词有一个镶嵌的效果,让人看不出什么来。而这样做的结果就使写作变成了工艺,同时也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你可能会说,痛苦也得这么做呀,要不怎么办?就用原汁原味的农民大哥的话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吗?只有“自己的话最能表达自己的心情”,不是吗?很多大作家提出向人民学习语言,向生活学习语言,恐怕就是这个道理。

    若是第二种情况的话,就只有一种解决办法了,就是使用自己的语言。也许你的语言不如成语简练,但不要紧,你就按照自己的说法写下来,等写完之后,再去修改,也可以把锣嗦的句子换成成语什么的。在行文过程中为了想一个成语而中断思路是不值得的。

    行文中的另一个痛苦就是不知道在哪儿停顿,在哪儿歇脚,一气写来气喘吁吁。所以有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像蚂蚁大搬家,黑压压一片,自然段少,空白的地方就少,让人看了心里又烦又乱,缺少形式上的美感。

    这个问题在小学生中存在,在初中生、高中生中也存在。有些夜(业)大的学生都教书育人了也存在这个问题。他们自己知道应该改掉这个毛病,但不知该如何下手。

    其实,写文章很像说话,一个太长的句子是累人的。如果有很多句子让你一口气说下来,还不得憋死?平时说话都知道说完一句话喘口气,然后再往下说,写作文和说话从本质上讲是一样的。写作文时我们用逗号、句号表示喘气休息。句号是一句话已经说完了的标志,逗号是一句话没有说完,但因为句子太长,必须在一个合适的地方稍加调整(也就是缓口气)的标志。有的人喜欢说长句子,文章中逗号少,有的人喜欢说短句子,句子中逗号就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话习惯,也就有了不同的行文风格,这因人而异。有些学生不明白句号逗号的功用,以为它们是一种装饰,隔不远一个逗号,有了几个逗号就点缀一个句号,不然显得单调不好看。结果该逗号的位置他不点逗号,该句号的位置他不点句号,读这样的文章让人心乱如麻,很是痛苦。逗号、句号和字词一样具有表达功能,使用不当影响表达效果。

    另外一个问题是对自然段的使用。有些人写文章永远是三段论,开头、中段、结尾,这是非常不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这种结构呢?一条小鱼还包括头、背、肚、翅、尾呢,一棵大树还有枝、叶、千、根呢。写文章与鱼和树有什么关系?真瞎扯。一定有人会这样议论。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写文章是表达我们对生活的认识,而生活就是由人、事、物等组成的;那你说文章和事物有没有关系,当然有。写文章在很多情况下就是表达我们对某一事物的理解和看法。那么文章的结构就和事物的结构有了联系。事物的结构简单,文章的结构也可以简单,事物的结构复杂,文章的结构也相应复杂。但文章的结构和事物的结构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前者的层次一般多于后者的层次。

    比如我们写关于一棵树的说明文。你就得把一棵树的每一个部分介绍到。介绍一个部分,就应该是一个自然段,树有几个部分,文章至少就得有几个自然段。如果你还要谈谈它们的功用,就得再加上几个自然段,几个功用加几个自然段。

    说到这儿你可能已经明白了,自然段和逗号、句号差不多,也具有表达的功能。但自然段是比句号和逗号更大的单元,它是以一层意思说完为单位的。一个意思,就是一个自然段,有几个意思就有几个自然段。如果你用一个短句子表达清楚了一个意思,那么这个短句子就可以独立出去,成为一个自然段。

    事物是复杂的,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也一定是曲折的,有过程的。当我们表达这个曲折的认识过程时,不可能一下子说清楚,需要一个意思、一个意思地去说。所以任何一篇文章都不可能由三段构成。我们读过的文章有很多自然段,你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每个自然段都是作者的一个认识层面,是整个认识过程的一部分。

    自然段除了具有表意的功能外,它也是形式美的一个标志。有了错落有致的自然段,一篇文章就具有了诗的外形,使文章从外部看来更漂亮。文章忽视自然段,就像一个人不注意着装一样。衣服是人的外表,自然段是文章的外表。人的外表是人的气质的重要组成,外表不整洁的人,是不会给人留下好印象的。文章的外表更为重要。以后写文章时,好好对待自然段和标点符号吧,把你的文章打扮成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加上充满深刻独特的思想,它一定会惹人喜爱的,至少人们会乐意一读,不会随手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