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雨丝》话作文教学
阅读提示
这是一篇微型小说。微型小说是小说样式的一种,又称“小小说”或“超短篇小说”或“袖珍小说”等。它篇幅极短,一般不超过1000字,最长不超过2000字。微型小说人物鲜明,构思精巧,状人写物多用白描;故事单纯,情节生动,结尾经常出人意料。
课文通过“我”和丈夫在飘洒着雨丝的黄昏街头散步时,遇到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讴歌了一位老瓦匠不计宿怨,寻找失主,归还失物的高尚品质,鞭挞了伤害别人以后,百般掩饰,企图逃避责任的行为。
课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方法:“我”先是讨厌这记仇的老瓦匠,后来被老瓦匠高贵的品质所折服。“我”认识老瓦匠的过程也写得很有层次:先是老瓦匠打问“时间”,使得“我”和丈夫与老瓦匠相向而立,我“鄙夷”其不知趣;接着老瓦匠指着丈夫,说正是他要找的人,“我”气愤其诬告;当“瑞士手表”塞在丈夫手里时,“我”对事实不容置疑,惊讶失声;当老人“痛楚地摇摇头”离去时,“我”朝雨中远去的背影追去。
全文的线索:“我”对老瓦匠和丈夫的认识变化。
对丈夫的认识:表面温存、宽厚一(其实)品质低下。
对老瓦匠的认识:反感一鄙夷一惊讶一崇敬。
课文最后一节使用了象征手法。第一句既是环境描写,指人影在夕阳下比其本身大很多,同时也象征着老瓦匠身躯虽小,精神却是高尚的;第二句象征着老瓦匠的高尚品质,使“我”看清了丈夫品质的低下;第三句象征着“我”原先沉醉其中的幸福感出现了苦涩味,丈夫“雍容”“俊美”的形象也不复存在;最后一句表明“我”追求高尚品质,向往心灵纯洁。
阅读时,应了解课文中“雨丝”这个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渲染环境气氛;(2)烘托人物性格;(3)推动情节发展。气氛:开头的“雨丝”朦胧富有诗意;结局的“雨丝”变粗了,鞭打在身上,沁凉沁凉的。人物:丈夫在“雨丝”中吟诗,把伞偏向“我”,显得“高雅”“温存”;老人在“雨丝”中找丢表之人,脸颊淌着雨水,一个朴素而又高尚的形象赫然站立在读者面前。情节的发展,每一处都与“雨丝”有关。
写作设计
阅读课文《雨丝》,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写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题目自拟。
阅读课文《雨丝》,学习课文抓住线索,安排伏笔,设置悬念,层层推进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阅读课文《雨丝》,借鉴课文最后一节的象征手法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写作提示
小说欲扬先抑的写法能使文章变得耐人寻味。课文先写“我”对“拄着拐杖,身材瘦小的老瓦匠”十分反感,因为他为一丁点小事记仇,“几天来一直寻找骑飞车撞他的人”;再写老瓦匠因“打问”时间,打断了“我”的雅兴时,“我”鄙夷他的不知趣,接着写当老瓦匠“张开粗糙、褐色的大手,亮出一块光闪闪的瑞士手表”并且“塞在丈夫手里”时,“我”惊讶失声;最后点出真相大白,误会冰释,“我”对老瓦匠的态度发生了巨变,至此老瓦匠的高尚形象跃然纸上。
本题意在要求学生学习课文中欲扬先抑的写法。
(雨丝)的线索是“我”对老瓦匠与丈夫的认识变化。这线索开始时较隐晦,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明朗。作者处处设下伏笔,然后在后文一一照应。如“丈夫踌躇择路”“修表”“食指微肿”,这些都是伏笔。当真相大白时,前面的伏笔便一一得到照应。
要在文章中层层设疑,设置悬念,要注意三点:第一,设悬要干脆,少过渡,不哆嗦,既要节省篇幅,又要引人注意;第二,设悬要集中,不枝不蔓,不横不逸,便于读者掌握悬点,顺悬而下;第三,释悬部分要紧紧围绕开篇的悬点,交代原委,形成设悬与释悬之间密切呼应的关系。
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具体分析见“阅读提示”有关部分。使用象征手法必须注意,具体事物与某物特殊意义之间有相似之点,有关联之处。如春天可以象征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勃勃生机;也可象征永驻人间的真情;也可象征社会所给予的温暖;还可象征班级或学校这个大家庭所给予的友情和特别的关爱等等。
推荐文章:
- ·游记作文点评
- ·散文艺术构造的基础
- ·“警民同乐”作文点评
- ·改正说而不明的具体做法
- ·状物作文评语
- ·广播的的重要性
- ·一堂生动的作文课
- ·《郁金香情思》点评
- ·言简意赅
- ·出乎意外情理中
- ·《立志高远方有可为》点评
- ·《树国》点评
- ·如何写诗
- ·《养猫的启示》作文点评
- ·我的家乡作文点评
- ·享受快乐
- ·《我是妈妈的好帮手》点评
- ·如何让说明文的语言通俗易懂
- ·走向革命的第一步
- ·写作要感情诊治
- ·阅读能提高人文素养
- ·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
- ·用比较方法的两个注意点
- ·小和尚卖石头
- ·文学作品的社会教育意义
- ·写景要有顺序
- ·生活中的老师
- ·诗人的精神物质
- ·借景抒情
-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