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点评

时间:2024-05-22 15:51:38 | 文章来源:三思网

    这篇千字文记述一个生活小故事:“我”帮姑姑家插春秧,遭受了蚂蝗的袭击,其他人的腿上也巴着不少,于是“我”就按照日历本上介绍的办法,把田里的蚂蝗消灭了……情节虽然单纯,思想起点不低:人的长大,既在年岁的增长,更在懂事做好事。因此,“我”为大家除掉了蚂蝗,感觉真是好极了。以消灭蚂蝗为写作的视觉点,构思角度有新意,笔墨挥洒也集中,乡土气息也较浓。
    文章的脉络贯通、结构严谨有赖于合理的照应,然而这篇小故事恰恰在照应上有缺憾。除了首尾两段有点题的文字外,整篇故事行文没有一处照应了标题,而且开头一段内容与主千情节全无关系,点题也就枉费了笔墨;结尾处:“我情不自禁地喊道:‘长大的感觉真好!’”,“喊”得出口吗?牵强硬凑的点题失却了真实性。没有照应标题的行文也就很难扣题了。行文中的照应,要求先有伏笔后有照应。“姑姑、姐姐……哈哈大笑”;“我叫上弟弟……”因为前无伏笔或交代,这里的“姐姐”和“弟弟”来得实在太突然,与“我”是怎样的关系?谁能明白呢?
    描写应适度,不然,真实向前跨进一步反倒成了虚假。比如:“百米冲刺”,“飞奔回家”,“翻箱倒柜找关于蚂蝗的书”,用得着如此急如星火,大动干戈吗?桶里有“成百上千”只蚂蝗,多大的一块水田?蚂蝗家族竟然这般繁衍兴旺?据我的亲身体验,插秧的田,水是不能放干的,“我”却“把田里的水都放干”了。表情达意要准确,笔下的分寸把握很重要,怎能随意挥洒呢?
    语言的拖沓,词语的单调也影响了文章的生动性、活泼性。
    不过,一位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能从生活中选材立意,创作这篇情思健康的小故事,也委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