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让我上学吧
爸爸,接我回去,让我上学吧。快9月1号了,要是新学期开学后同学们知道我辍学去侍候一个半身不遂的老太太,他们会难过的。老太太待我很好,就是节假日她的儿女们来时那眼神、言语我受不了。他们埋怨我用不好高压锅、电烤箱,记不准哈慈针的穴位,还说山里人真是的,小孩子家就不愿意上学,早早跑出来挣钱,挣了钱又干不了活……每逢这时,我就委屈得泪流满面。不是我不想上学,实在是因为俺家太穷,供不起我上学呀!我知道,连年大早从前年秋季到今年夏天都打不上粮食。花草枯萎,咱那十几箱蜜蜂也产不下蜜,还得喂它们糖哩。爸爸,最近咱那里下雨了吗?那蓝莹莹的荆花该开满山野了吧,咱家的小蜜蜂该去酿蜜采粉了吧?
爸爸,接我回去,让我上学吧。我在这里快两个月了,老太太已给了150块钱,这就可以抵挡一阵子了。再说,我回去可以利用星期天、假期去山上刨药材卖钱。你知道,我认得元志、柴胡、知母和防风。
我知道怎样把元志的木质芯抽出来,怎样把知母的表皮剥干净,只留下白生生的知母肉。
爸爸,接我回去,让我上学吧。放学后我还能打猪草。我知道猪最爱吃车前草、茵茵菜、婆婆丁。这些野菜喜欢长在村前的小树林里,长在麦田.水垄边上,还有那蒲公英春天就开那金黄的花儿,夏天就打那洁白的小伞。爸爸,冬天里我还可以去风口外的大沙滩上拣小石英块,堆成一堆一堆的,过些时候用二臭叔的拖拉机送给乡办石英粉厂,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给现钱,听说欠别人好多账呢。
爸爸,我知道你压根就不忍心让我出来,只是咱家庄稼歉收,蜂蜜不收,交不起上学费用才让我来照顾老太太的。我时常记起你那天充满愧疚的眼神,那天你还说等家里有了钱就接我回去读书。现在,我有了150块钱了,又想起些挣钱的门路,爸爸,来接我回去吧。
点评:
这篇《爸爸,让我上学吧》写得不错,读完令人泪下。从结构上看,这篇文章既有明显的优点,也有明显的缺点。
优点是此文对呼应的运用自然纯熟。首先是文章开头和题目是相呼相应的。题目是《爸爸,让我上学吧》,开头第一句话就是:“爸爸,接我回去,让我上学吧。”其次是段落间的呼应。每一次段落的开头都是“爸爸,接我回去,让我上学吧。”这是一种完全呼应形式,相呼应的部分彼此重复一字不差。正是因为每一个段落都使用了相呼应的句型,使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不断重复,在重复的过程中又不断得到强化。所以在读这篇文章时,开始觉得普普通通,和别的一些小孩子也没什么区别,读下去却别有洞天,才发现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孩子,她要表达的“我要上学”的愿望是如此强烈。因为在一句‘,爸爸,接我回去,让我上学吧”之后,都是小姑娘对父亲的理解,理解父亲送她出来挣钱的苦衷。为了能回去上学,她想尽了一切能够挣钱的方法。这些挣钱方法,使小姑娘想上学的愿望由空洞而变得具体了。文章结尾处这样写道:“那天你还说等家里有了钱就接我回去读书。现在,我有150块钱了,又想起些挣钱的门路,爸爸,来接我回去吧。”
这篇作文本是一封家书,是小姑娘写给她父亲的,父母看后拿给小姑娘的老师,这位老师被小姑娘这么强烈的读书愿望深深打动了。当然小姑娘的愿望实现了,不管谁读了这一呼三应的家书也不会无动于衷的。
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除了对呼应的成功运用使感情琳漓尽致地宣泄出来外,更主要的是作者表达的是真情实感,是切身感受。每一句话都实实在在真真切切。把山里生活的穷困,自家生活的拮据,山村孩子的早熟、勤快、懂事都一一表现了出来。文章内容是很丰富的。
在语言上也是很美的,象山村女孩一样清秀质朴。如:爸爸,接我回去,让我上学吧。放学后我还能打猪草。我知道猪最爱吃车前草、苗苗菜、婆婆丁。这些野菜喜欢长在麦田水垄边上,还有那蒲公英春天就开那金黄的花儿,夏天就打那洁白的小伞。”这种语言在城市孩子的作文中是见不到的。
本文结构上的不足之处,是对自然段的使用不够成熟。尤其是第一个大自然段,它涵盖了四层意思—同学们知道我辍学后的感觉;我在老太太家的境况;家乡的困窘;对爸爸和家乡的思念等。第一句话因在文章中有着特殊的作用也应该独立出来。这样第一个自然段可以划分为5个小自然段。
尽管有此不足,但瑕不掩瑜,这篇文章仍然是一篇相当不错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