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描写法
人的行为是由他的心理、性格决定的,因而刻画其情感体验、心理变化的历程,必定有助于展示其内心世界的精神品质。心理描写既可以直接刻画、交待和说明,也可以通过梦境、幻觉、错觉等间接的办法进行。在课本中,梁生宝为了节省旅费而寄宿在车站,还自言自语地说,这里“又雅静,又宽敞”,这是直接的描写;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对奶奶、对温暖、对圣诞、对美餐的憧憬,是幻觉的描写;而小弗朗士听到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语唱歌吧!”这一段,则是以物喻人,曲折婉转地反映“我”的心理的。
心理活动,无时不有,形诸文字,要紧的是贴切、细腻。某同学写了篇《座位风波》的作文,当“我”注视着老师慢慢地在黑板上排出新座位表时,文中有这样两段成功的心理描写:
还没有我的名字,我下意识地低下了头。从小学起,不知道编过多少座位,然而今天不知哪来的一阵紧张,心儿“咚咚”地跳着,跟考试过后发试卷一样。真见鬼!
听说还要让男女混坐……唉,班主任也真是的!以往老师编座位总是煞费苦心,太好的不能坐在一起—上课爱讲话;脾气不合的要分开—免得拌嘴;特别是男女生,可得离远点—担心引起什么“蓝色风波”……万万没有想到,黑板上果然出现了男女混坐的名单。唉,和我同座的会是谁呢?
通过这样一段描写,作者成功地展示了“我”心里的不安和疑惑。
生活在校园里,同学们有着非常丰富的作文题材。在看似平淡的校园中,会时有激起你的心灵浪花的契机。例如:以往在成绩名次上一直跟你咬得很紧的一位同学,这一次把你落下好几位,你的自薄心受到了损伤,而此时你又发现那位同学的高分里有老师的误判甚至他自己的作弊,这时你的心情可能很不宁静;中学要毕业了,眼前出现了好几条岔道,你耳边各种各样的建议都有,使你举棋不定;老师的教导你尽管并非句句信奉,但大多数已潜移默化地为你所接受了,而实际生活中的某些事又使你难以“心口一致”、“心手一致”,于是,你又觉得困惑;或者,你正要出门去郊游,却来了个你不想接待却不能不接待的人,你焦灼地盼望这位不速之客快点离开,却又怎么也想不出办法……这些体验,都可以成为作文中进行心理描写的基础。如果作文本身是写自己,那当然可以“暗渡陈仓”;如果作文中写的是旁人,也不妨“移花接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打破某些不必要的“禁忌”(比如一定要写自己实际经历的事情),是完全可以描写出有声有色的心理活动来的。
1992年全国统考的作文题之一,是要求考生在阅读一篇材料(“运动鞋”踢碎了玻璃罐·一被扎瘪了车胎的“红雨衣”又加了一脚……一对恋人走过,发着牢骚……之后不久,碎玻璃被清扫干净).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和续写,记叙他们中的谁又怎样回来清理这个地方。这篇文章所反映的重心,与其说是“怎样清扫”的过程,不如说是“怎样决定”来清扫的更恰当。换句话说,文章应合情合理地描写出某个人如何从怨气冲天到良心发现,以至回来清扫碎玻璃这样一个心理历程,没有一个心理的转折、情节的起伏就必然会显得生硬、牵强而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