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学》谈写作教学

时间:2024-07-17 16:44:13 | 文章来源:三思网

    阅读提示

    《为学》用生动的故事说明难和易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道理,可谓通俗易懂。

    文章一开头就提出“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的观点。接下来,作者没有直接从学习生活中举例进行正面论述,而是巧妙设例,用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证明难易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从而告诉人们主观努力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写作设计

    课文《为学》讲的是“蜀鄙二僧”的故事,讲穷和尚克服种种困难到达南海并复返,以致“富者有惭色”。假设事后富和尚为此写信给穷和尚,他会说些什么呢?请代为起草这封信。

    课文《为学)写了“蜀鄙二僧”的故事,假设有寺庙约请归来的穷和尚作报告,请你代为起草一份600字以上的讲话稿。

    写作提示

    穷和尚仅靠“一瓶一钵”去成南海,富和尚“买舟”“数年”却未能成行,这充分说明事在人为,说明人的主观努力的重要性。

    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面对穷和尚的成功,“有惭色”的富和尚具体是怎么想的?他又会说些什么?他是怎样看待穷和尚的成功的?他有没有看到自己的缺点?他对将来有什么样的打算?

    可以为两个和尚分别取一个名字或法号,也可以用“xx”代替。

    因为是信,所以要注意语言得体。

    穷和尚偏居“蜀之鄙”,距南海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可是他坚信“吾一瓶一钵足矣”。两个“一”字,表明他对物质条件要求之低;一个“足”字,表现出他战胜困难的坚定意志。穷和尚的成功告诉人们,事在人为,人的主观努力能战胜困难,物质条件并不起决定作用。

    既然是穷和尚作报告,当然得用第一人称。报告的中心,自然离不开克服困难终于去成南海这件事。去南海路上的重重困难鲜为人知,众和尚很想知道,想来穷和尚也没有必要守口如瓶。另外,穷和尚的报告应该有一个合适的观点,因此这个报告应是叙议结合的。最后,注意报告的语气应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