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改写教学

时间:2024-07-17 16:44:16 | 文章来源:三思网

    阅读提示

    《回延安》是一首叙事诗。全诗以“回延安”为线索,把回延安、忆往昔、会亲人、看新貌、颂功绩五个部分有机地贯串为一个整体。但它的抒情性很强。第一部分扣住“回”字,突出激动之情;第二部分扣住“忆”字,突出感激之情;第三部分扣住“会”字,突出欢乐之情;第四部分扣住“看”字,突出赞美之情;最后部分扣住“颂”字,突出崇敬之情。“爱延安”是本诗的主旋律,阅读时,应注意把握。

   诗歌一开头便写道:“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这里的“跳”字极力地写出了作者在临近延安时感情激动到难以控制的地步。接下去“抓”和“贴”两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延安土地的珍爱,对延安感情的深厚和强烈。一个“搂”字,充满着爱抚,流露着欢欣,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真切地写出了诗人梦回延安时心情的极度兴奋。一个“扑”字将感情推至极限,表明了诗人与延安人民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

    本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增强了抒情效果。如把“延安”比作“母亲”,把“回延安”比作“回家”,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诗人和延安的骨肉深情;又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一比喻不仅写出了延安母亲对儿女的养育之恩,也写出了儿女对延安母亲的依恋之情;再如“一座座楼房披彩红”“一排排绿树迎春风”,一“披”一“迎”这两个拟人化的词语,描绘出延安繁荣昌盛的景象,也倾注了诗人对延安的热爱;又再如“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离别时对延安的无限深情。

    诗人正是用了这些精彩、精确、精妙的语言和修辞手法,使该诗由一首对革命圣地延安无比崇敬和向往之歌化而成为母子之间亲骨肉一般至情至性的爱的颂歌。

    写作设计

    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将课文《回延安》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叙述顺序不变,人称不变。

    本次改写仅仅是文体的改动,其顺序和人称不变。改写时。必须按照“回延安一忆往昔一会亲人一看新貌一颂功绩”的顺序,以“回延安”为线索来写。要注意的是,在改写时,不要受课文语言的束缚,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写。

    改写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扩展、补充:回延安的时候,一路景色如何?“我”当时的心情怎样?见到亲人后的表情怎样?亲人们如何欢迎“我”的到来?老爷爷外貌如何?放羊娃的变化怎样?我们见面时说了些什么?延安新貌怎样?“我”看着延安的新貌是怎样想的?在整个叙事过程中,要求穿插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