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茶文化

时间:2024-03-27 16:42:24 | 文章来源:三思网

    不知不觉,上海滩的马路上、弄堂旁、大酒店、小饭馆,都推出了早茶。有的酒店甚至从早到晚都有供应:早茶、午茶、下午茶、午夜茶。一天24小时无时不供应茶水。

    早茶自然得有茶,中国茶叶的品种数不胜数,且其中名茶也不少,最常见的有炒青、乌龙、白菊花。炒青价廉,最受茶客欢迎;乌龙茶属功夫茶,‘用的是如酒盅般的小茶盏,茶壶中一半是茶叶,喝的人得有耐苦的功夫和闲暇的心境。还有各有千秋的特色茶。我曾喝过一种川味什锦茶,茶杯中盛有红枣、拘祀、花生等好多干果,再加上茶叶、冰糖;茶壶也很特别,竟是用黄铜做的,壶嘴尖尖的,足有两尺多长。倒茶时,服务员小姐将壶柄挑在肩上,跟着她的肩略一沉.手往前一送,一股细细的水柱便稳稳当当地注人茶杯内;水快到杯口了,她又轻轻向上一提,水立刻止住,绝不会滋出半滴。揭开杯盖,清香扑鼻。尝一口,苦中带甜,甜中带苦,别有风味。

    虽说是吃茶,大多还是冲着点心来的。通常茶点分为小点、中点、大点、特点、顶点几种。往往装在小碟子或小蒸笼中,盛起来放在小车里,车下还烧着炭炉来保温。当你要点心时,只需向服务员招招手,他们便会推着小车来到你面前,请你自选。无需介绍,东西就在你面前,看着哪样爱吃,就直接拿上桌来;至于结账,服务员会给你一张结账卡,将你所吃的点心记在卡上,吃完早茶后一起结账,就像在超市购物一样,极为方便。

    有些茶点是厨房里早做出来的,有些则是现做现卖。你看,门口那儿立着一排炉子,服务员小姐在平底锅里炸着马蹄糕,马蹄糕由乳白色渐渐变成金黄色,真有点像变魔术。那黄澄澄的炸鸡也散着诱人的香味,让人闻着心痒痒的,忍不住想咬上一口。茶客们可以把刚炸好的点心端上桌来,趁着新鲜热乎乎下肚,有些店家甚至让茶客自己当厨师,过过既烧且吃的瘾,这也算是招徕顾客的新招儿吧。

    说到这儿,我们还不知道早茶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据说早茶是从广东传来的。广东人爱喝茶,于是渐渐地喝出了早茶,也喝出了边喝早茶边谈生意的习惯。他们要的茶点不多,却往往一喝就喝一上午,一谈就谈一上午。酒店里一片“嘀嘀嘀”的传呼机和大哥大的叫声。既是谈生意的场所,自有不少生意场上的暗语:据说茶壶与香烟盒并列,是贩外烟的暗号;打火机立在茶壶边,则是赌博的暗号,等等。不过当你看到有人将壶盖半开半闭,你别以为这也是什么暗号,也别以为这是茶客为了让茶快些凉.那是茶客要服务员加水的信号。看来早茶店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早茶能在上海滩红火起来,自然有它的优势:不仅在于它吃得随意、吃得精细,还在于它价廉物美,深受工薪阶层的欢迎。随着双休日的推行,辛苦了一星期的人们往往爱上馆子去“测”一顿,潇洒一回,物美价廉的早茶便自然成了首选。记得前一阵.上海的饭店省刮起一阵强劲的生挂侮鲜之风,但如今杀点已取而代之,原因很简单:空运的海鲜本以公款集团消费为主,随着廉政建设的加强,公款吃喝风收敛了,集团消费萎缩了,生猛海鲜当然也就无法生存下去;同时,酒店的重心也由开酒宴转向个人消费。于是,’茶点因面向中低层次的消费者而欣欣向荣起来。早茶的兴隆标志着上海餐饮业跨人了一个以普通市民消费为主的新阶段,早茶的兴隆也显示着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

    愿像早茶那样面向工薪阶层的消费形式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评语

    本文用白描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上海滩”的早茶,显示了如下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介绍了茶的品种、饮茶的方法、茶点的种类以及早茶的渊源,显示了丈章的知识性;二是探究早茶在上海滩“红火起来”‘的原因,在揭示其“价廉物关,深受工薪阶层的欢迎’,的同时,还联系消费形势和消费形式的变化来分析,不但反映了“随着廉政建设的加强”之后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还反映了社会风貌,增强了时代感,而且加强了文章的人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