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不必写那么拘谨

时间:2024-08-07 16:24:12 | 文章来源:三思网

    这篇日记是典型的作文式日记,略作修改就是一篇作文。这是老师们最欣赏的日记。但这篇日记有两重性,阅读的时候具有被分裂的感觉。就像一个人同时和两个人谈话,这个人说一句那个人说一句,而且两个人说的还不是一个意思。听话的就像被这两个人撕裂了一样。这篇日记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是因为她把日记和作文搞混了。日记本来是一种私人化的文体,是“我对你说”,“我向你描述”。在日记中,读者是不存在的,隐匿的;而在作文中,读者就在身边。

    此文作者一会儿写日记,是“我”在说话,如开头的“早上,我第一个起床,溜出了自己的房间。等妈妈起床时,我已洗漱完毕,穿上了洁白的T恤和天蓝色的裙裤,就等开饭了。”但接下来作者一下子引入了一个“小伙伴”,把隐匿的读者推到了前台,作者的“自语”变成了对话,“我说”变成了“我对你说。”而因为“小伙伴”不是别人,正是作者的“日记本”,使得“我对你说”只是形式上的,实际上还是“我(对自己)说”,造成了双重性文体效果。使读者在阅读时有一种特殊的阅读体验——乱。其实每一个人都知道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日记没有读者,至少在写作时没有读者存在。日记是自己为自己写的历史。此文作者也知道日记的这个特点,所以她并没有写给一个具体的读者。她之所以引进了一个虚拟的读者,是因为没有学会完全放松状态下的自我表达。她从第一次写日记开始,每一次都是给老师看的,老师成了存在于她心里的具体的读者,挥之不去。这篇日记也毫不例外地是写给老师看的。“小伙伴”与其说是“日记本”,不如说是老师的化身。

    由这篇日记可以知道,阅读孩子们的日记,不利于他们学习真正意义上的日记,反而容易造成文体的混淆,表达上的双重性格。

    此篇日记如果写成材料式的,完全可以再轻松一点,客观一点,简单一点,只要能为以后提供回忆的线索就可以。日记不必写得这么拘谨,这么认真。